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时采用小圆圈标调,以一个拼音音节的四个角表示四个不同的声调,叫做“四声点法”或叫“点角法”。后来,改用现在的调号来表示。
数字标调法:
比如用1、2、3、4分别表示一声、二声、三声、四声,将表示调号的数字放在一个音节的末尾。
在实际使用当中,又有一些变通的处理办法。比如,
挑选出一个含字数最多的声调,作为“默认值”,用“零位”表示,即用不加调号来表示该调号。其余的分别加上数字调号,实际上等于只增加了三个调号符号。
这样作可以缩短码长,减少击键次数。采用这种方法的编码方案如山东烟台唐懋宽的“声数码”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。
字母标调法:
在具体做法上各有不同。这种方法在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就有人试验过,
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“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”等。